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八年持续奋斗,中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取得了世界瞩目的重大成就。在此基础上,中国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推动全球减贫事业不断向前,中国积极履行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义务,持续通过举办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分享中国经验,为各发展中国家携手共建远离贫困、协调发展的美好城乡作出不懈努力。
2022年9月7日至9月16日,我院成功举办“发展中国家城乡协调发展与减贫官员研修班”,邀请了外交部、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等部委机构专家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学者,为官员们安排了丰富多样、主题突出的研修课程,涵盖中国国情、中国领导人治国理政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农村精准扶贫、城镇化和城乡协调发展等各个主题。
研修班期间,各位主讲人精讲中国减贫范例,让官员们深切感受到各项减贫政策的实施给中国城乡带来的巨大变化,引发官员深刻思考。结业典礼上,埃塞俄比亚水和能源部资深顾问戈塞业(Gosaye Mengistie)先生作为官员代表发言。他认为本期研修班的举办恰逢其时,从中他对中国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与实践有了深入了解,表示中国减贫实践为包括埃塞俄比亚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提供了减贫和城乡发展思路。戈塞业先生特别提及三点体会:
中国政府将人民放在首位做法值得赞颂
戈塞业先生认为,中国自1978年以来持续实行的全面改革和不断深化的对外开放政策意义重大,有力推动了2020年全面实现消除绝对贫困。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就,离不开中国政府将人民放在首位,将减贫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并从中央层面到乡村一级将各项减贫政策一以贯之、坚决落实,这非常值得赞颂。同时,中国将减贫重心不仅放在乡村地区,而是注重实现所有区域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极具长远眼光,对扶贫资金的分配和管理也很有章法,这都非常值得埃塞俄比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
“要想富、先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给戈塞业先生留下深刻印象。他表示,过去40年,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了公路、铁路,完善了电力、电信设施,这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的作法对埃塞俄比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也至关重要。
一定要平衡好城乡发展
戈塞业先生认为,中国通过协调城市规划和农村土地管理来平衡城乡发展的策略非常重要。他表示,埃塞俄比亚虽也实行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城乡经济增长和转型的计划,但当下面临不少严峻挑战。中国的发展改革既平衡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将绿色发展和充分保障就业纳入重要考量,这给埃塞俄比亚政府以重要参考,有助于制定出一个全面、协调的国内经济发展议程,从而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持久助力城乡可持续增长和减贫。
研修班结束后,戈塞业先生难掩兴奋地告诉我们,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那就是深入了解中国开展减贫工作的具体实践。戈塞业说,“非常感谢中国政府,特别是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让我有机会与各国代表讨论各种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问题,交流各自国家的减贫方案。通过研修班平台,我了解到中国是如何与贫困作坚决斗争并逐步建立起一个繁荣稳定的社会,以及如何通过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新乡村。”戈塞业先生认为,宝贵而有益的中国经验,非常适用于埃塞俄比亚本土的经济改革和十年发展计划,他非常建议其他发展中国家向已取得重大减贫成就的中国学习,积极采纳和借鉴中国经验,不断完善制定最适合自身国情的减贫和城乡发展路径。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让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胸怀与担当,更是中国特色对外援助不断实践和奋斗的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走出独特的减贫道路,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加之气候变化、地区安全等不稳定因素增多,发展中国家的减贫事业面临前所未有压力,亟待各国携手应对。在疫情背景下,研修学院持续通过线上援外平台举办减贫主题研修项目,让各国官员看到中国发展成就,增强对中国减贫理念、经验的认知,为助力全球减贫进程作了积极贡献。未来,我院愿与各方交流经验、促进务实合作,不断完善减贫领域精品课程体系,深入打造中国对外援助培训经典品牌。
项目方案:孙金可(援外培训教研处)
撰 稿:李昊一(援外培训项目执行处)
翻 译:王一然(中国传媒大学英语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