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培训故事荟

China-aid Training

加纳竹藤手工艺者乔治的“竹藤生金”共富之路

来源:国际竹藤中心   类型:转载   编辑:王阳 审校:仵伟 发布时间:2022-12-01 19:22

在非洲加纳,有一位名叫乔治·萨蓬的竹藤手工艺者,因“竹”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他的故事也成为中国与世界共享绿色发展的缩影。

竹藤之结缘

1974年,乔治·萨蓬出生在距离加纳首都阿克拉约400公里的苏尼亚尼(Sunyani)。父亲在他不满一岁时去世,母亲带着四个儿子艰难地维持着生计。18岁那年,他只身一人前往首都阿克拉(Accra)闯荡,想把世界装扮得美好。

由于过度采伐,加纳的木材资源急剧减少,木材家具也越来越贵,竹子是一种很好的替代。乔治渐渐地喜欢上竹子,痴迷于它犹如美玉和黄金的颜色和纹理。他利用闲暇时间,苦心钻研,尝试制作竹子手工艺品。历时十年,通过不懈努力,他设计了50多种竹子手工艺产品,大家都称他为“竹教授”。然而,乔治意识到应继续提升自己的技能来改善生活,给家人更好的未来。

中国学竹艺

为落实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达成的行动举措,由中国商务部主办、国际竹藤中心承办的“2016年加纳竹藤制品开发与技工技术培训班”成功举办。乔治与加纳其他18名竹藤手工艺者来华学习竹藤编织工艺和竹家具制作技术。此次培训让乔治大开眼界,到了中国他才发现原来竹子可以生产出1万多种产品。在结业式上乔治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他被中国的竹文化和非遗竹藤技术所征服,他也想成为“大师级”竹藤工艺师,并表示回国后会认认真真推动加纳竹藤产业的发展。

乔治·萨蓬(前排中)与培训的学员合影

编织竹藤梦

乔治回国后,积极兑现承诺,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竹子生计基金会(Livelihood Bamboo Foundation),旨在通过竹藤编织手艺来改善生计。他义务培训了200多位手工艺者,其中包括许多妇女、青年和残疾人,甚至包括来自尼日利亚和贝宁等邻国的手工艺者。他通过引进竹藤创新技术来改变自己和他人的生活,为消除贫困做出贡献。

乔治·萨蓬女儿玛格丽特亲手制作的竹花器

乔治是一位梦想家,也是一位实干家,他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周围的世界。他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很好地将中国竹子非遗技能和加纳文化融合在一起,这让他的产品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客户。国际竹藤组织资助乔治在加纳Asante Akim南区的奥博古镇(Obogu)建立了竹子联合生产与培训中心,传播竹藤技艺,培训更多的竹藤手工艺者。乔治的年收入也比20年前增长了5倍多。

绿色非洲梦

2018年至2019年,为落实习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建议成立“中非竹子中心”的承诺,中国商务部连续两年选派国际竹藤中心专家前往加纳举办“加纳竹藤产品开发技术海外培训班”。随着中国竹藤专家的到来,昔日的非洲“黄金海岸”掀起了“竹藤热”。对于乔治来说,此次培训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给加纳竹藤产业带来重要的变革。加纳土地和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在海外培训班结业式上说,“在中国的帮助下,我们将认真地发展加纳竹藤产业,保证我们的下一代有更好的、更充足的林业资源。”加纳国家竹藤协会主席表示,“我们100名手工艺者在这里郑重承诺,将把我们所学技术传授给更多年轻人。”

乔治·萨蓬(右)参加加纳竹藤产品开发技术海外培训班

2021年6月,加纳总统宣布开启一项名为“绿色加纳”的项目,将通过种植2000万棵树和竹子恢复森林覆盖。同年11月底,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会议明确指出,中国将帮助非洲发展竹藤产业,提升非洲可持续利用竹藤资源的能力。2022年11月,习主席在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贺信中指出,中国政府携手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推动各国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对乔治这样的竹藤手工艺者来说,中国继续加强与加纳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竹藤国际合作,这是令人振奋的消息。更令他欣慰的是,女儿玛格丽特愿意大学毕业后女承父业,继续他的竹藤事业。苍翠挺拔的中国竹托起了几代人的绿色非洲梦,也使越来越多的 “一带一路”国家融入绿色可持续的共富之路。

(国际竹藤中心供稿)

上一条:直播带货风吹马来西亚, 中国经验助推海外电商

下一条:绽放异域的中国武术之花——罗曼和他的中国武术推广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