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务部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承办的“中国-多哥外交官员能力建设研修班”上,一位学员用饱含深情的特别礼物,为中多友谊谱写了一曲温暖人心的崭新旋律,也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田悄然生根发芽。
这位学员名叫阿楚·凯格洛,就职于多哥共和国投资促进部。在培训中,他不仅专注聆听政策解析,更将目光投向了“人”的成长与发展。在学习“中国减贫理论与实践”时,凯格洛先生被中国在推动农村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发展方面所做的坚韧努力深深吸引。作为同样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官员,他对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孩子们的处境有着切身的理解与共情。那一刻,一种质朴而强烈的愿望在他心中萌发:“我要为中国的孩子们做些什么!”
这份心意,在临行前夕化作了具体行动。凯格洛先生精心选购了一架崭新的电子琴,并郑重委托给中国人民大学,希望能将这份承载着多哥人民情谊的礼物,转赠给中国乡村的孩子们。人大的领导、老师深受感动并高度重视,恰好学校学生王冶璇同学即将作为志愿者,前往河南省新乡市许堂小学进行支教。于是,这架寄托着深情厚谊的电子琴,便由王冶璇同学带往了千里之外的乡村校园。

在随琴附赠的卡片上,凯格洛先生用法语写下了他心底最真挚的祝福:这次北京之旅在我心中留下了丰盈美好的印记。愿这架钢琴奏响的旋律,为全世界的孩子们带来心灵的治愈与安宁。
当这架跨越山海的电子琴抵达许堂小学时,孩子们惊喜地围拢过来,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好奇与喜悦。他们小心翼翼地触摸着琴键,仿佛触碰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那天下午,孩子们簇拥着这位珍贵的“音乐伙伴”合影,镜头定格的,不仅是他们与音乐初次邂逅的珍贵瞬间,更是一份无国界的温暖、一份来自遥远非洲大陆的深情厚谊。

感动于这份跨越万水千山的善意,许堂小学全体师生亲笔书写了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您慷慨捐赠的一架电子钢琴,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了一颗音乐的种子,在校园里开启了通往艺术世界的一扇门。”

凯格洛先生的善举,远不止于一次物质的馈赠。它是一次心灵的回响——是对中国减贫经验中蕴含的人文关怀的深刻认同;它是一次理念的共鸣——折射出全球发展中国家在教育公平、儿童福祉上的共同关切;它更是一次生动的实践——以最柔软也最有力的方式,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温度与真谛:我们彼此相连,休戚与共。一个孩子心灵的滋养,关乎全人类的未来。一架小小的电子琴,奏响了孩子们快乐的童年乐章,回响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阔交响之中。
援外培训平台,其意义早已超越了知识传递与政策研讨。在这里,思想的碰撞激荡出智慧的火花,而心灵的相遇则孕育出深厚的情谊。从研修课堂上的思想启迪,到一份寄托深情的礼物;从一位心系儿童的多哥外交官,到一所中国河南的乡村小学——这段因援外培训而结缘的跨国故事,不仅悄然续写着中多两国历久弥坚的友谊篇章,更以最具体、最感人的方式,见证着中国援外培训直抵人心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