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学员眼中的中国

China-aid Training

研修学员眼中的中国(二十九)海“外”存知己 巴西若比邻

来源:援外培训项目执行处   类型:原创    撰稿:崔瑜  编辑:王阳 审校:仵伟 发布时间:2023-03-23 10:14

2月22日,援外培训春暖花开,发展中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研修班如约而至,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的“国际朋友圈”又热闹起来了。

发展中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研修班大家庭

研修班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援外不仅仅是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活动组成的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有故事、有性情。一段经历,一个名字,在研修旅程中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

高大英俊,沉稳内敛,谈吐文雅,对上课和各项活动都很认真。巴西瓦加斯商学院巴中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法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 (Evandro Carvalho) 先生迅速从38名官员中“脱颖而出”。

高文勇(二排左列)于开班典礼致辞

作为一名资深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给自己起一个中国味十足的名字,似乎是“标配”。高、勇,寓意高大勇敢,后又在中间加上“文”字,以更契合他的学者身份。2013年首次来华前夕,汉语学校的刘老师将“高文勇”这个名字送给了他。赠名时,高文勇得意地说:“有了中文名字,交中国朋友就更方便了嘛。”

有朋自巴西来 — 高文勇

他的中文名同本名关联并不紧密,反倒用一“文”一“勇”,把东方哲学深深嵌入了自己的名字,也描摹着这位巴西学者的追求和憧憬。高文勇也没有辜负这个东方名字,常年深耕在自己仰慕的国家,学中文、游中国,著述无数。

高文勇在中国

2005年,正在巴西圣保罗大学攻读国际法博士学位的高文勇开始将研究方向从西方转向东方。“真正了解东方绝不能只通过书本,尤其是西方人写的书本。” 对于做研究,高文勇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研究东方需躬行”的必要性。

中国自此进入他的视野。

高文勇在巴西家中同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

如今,高文勇已从一名年轻的博士成为知名的媒体人士和友华学者。工作后,他曾任复旦大学金砖研究中心访问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客座研究员,后又应中国政府和外文局之邀多次访华,现担任《今日中国》葡文版执行主编。经过多年耕耘,《今日中国》的海外宣传卓有成效,填补了外宣媒体在葡语国家尤其是巴西这一南美洲最大发展中国家的空白。

《今日中国》在巴西

研修期间,这位低调务实的巴西学者着实让我们眼前一亮。参训之余,他受邀接受了新华国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日报、香港商报等多家知名媒体的采访,一次次倾诉着对中国的赞叹。

自称是“半个中国人”的高文勇,微信、滴滴、抖音等都“用得很溜”。他会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各类受访信息,也会在Instagram(照片墙)分享中国见闻。他的照片墙账号不算大号,但关注者的质量和认同度却很高,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用真诚、客观与温度,展示了西方媒体从来不愿展示的中国另一面。

中国媒体的“老熟人”高文勇

三年后再次返华,高文勇感慨万千。“三年疫情远离中国,我在巴西孤军奋战,时常有种孤独感。这次中国行,我将重新汲取能量,为中国正名。对于西方媒体肆意抹黑中国,我要说:我不同意!”

没啥好说的,我果断竖起了大拇指。或许时光荏苒,我们会日渐忘却研修班的某些细节,但高文勇真诚的友华情愫会长久地停留在我们心间。什么是知华而友华的灵魂?这就是知华而友华的灵魂。

三年后再次来到中国

学而时习之,悦乎亦泪乎!高文勇还向我们吐露了学习中文的苦与乐,直呼过程很酸爽,但也很疗愈。“三年没来中国,语言明显生疏了,我现在什么都有了,中文是我人生最大的遗憾。”带着这份执着,高文勇决定重“拾”中文。已通过HSK(汉语水平考试)二、三级的他,计划每天一小时线下课程备考四级,祝高文勇好运!

新华社拉美总分社社长姜岩赠予高文勇亲笔手抄版《将进酒》

筷子这门“技术活”对高文勇来说也毫无压力。“小时候父母常带我去中餐厅,在中国当然要用筷子,这叫做‘入乡随俗’,”他轻快地说到。

高文勇最自豪的人生“高光时刻”

从北京前往海口考察的途中,高文勇在首都机场里认真地逛着一家家中文书店,翻阅着一本本包装精美的书籍,一时不知如何抉择。看他面露难色,我便上前推荐了一本余华的《活着》。出于对我的“信任”,高文勇便继续问询到作品的大致内容。在得知这是一本讲述旧中国历史的悲惨故事后,他便用中文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高文勇说,“我喜欢那个年代的历史,就买它了。”

离华前夕,高文勇送给我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巴西的10元纸币。他打趣的说道,“就当这是给你的‘明信片’吧,这些钱够你逛遍巴西的一条街了。” 临别之际,还收到高文勇的一本赠书,打开一看,是汉英对照版的《三国演义》。“每次遇到你都有好事发生,想把这本书送给你,绝对不是因为回国行李太重哦!”话音刚落,我们两人都乐了,聊天就在这样友好而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

汉英对照版《三国演义》

高文勇说,研修学院扮演着教师的角色,研修班官员如同来自五洲四海的学生,多数人完成研修后会对我们说一声谢谢、再见,然后离开,但一定会有某些人在用一种非常深刻的方式回馈着这些研修班。当然,高文勇必是其中之一。

唯有其实,所以理解,所以温情。高文勇总会说道,“对于中国,我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一种无形的纽带指引着我一次次回到这里。”这种真情,需要多少年与中国的相交,不光是相交,还要相知。关于中国的故事,他把一位负责任学者的素质表现地淋漓尽致。

高文勇持续为中国发声

高文勇的故事还有很多,他的研修之行结束了,惊喜的是,他将于今年八月再次返华,并于北京驻留一年,与中国大学开展研究合作。他笑称,“我也要成为‘北漂’了,体验一年‘洋租客’的生活”。未来,高文勇仍会扎根中国,延续他难以割舍的中国情。

有朋自巴西来,不亦乐乎!

方 案:唐 澄(援外培训教研处)

撰 稿:崔 瑜(援外培训项目执行处)

上一条:研修学员眼中的中国(三十):伟大的中国,我愿为你写诗

下一条:研修学员眼中的中国(二十八):亚非拉官员盛赞我院举办的减贫主题研修项目(Ⅳ)